近期,A股银行股强势拉升屡创新高,牵动着投资者的目光。7月10日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四大行股价均创出历史新高,助力沪指重回3500点。银行股强劲上涨不仅在A股市场表现突出,在全球范围内亦是如此。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全球银行股一路高歌猛进?
据兴业证券统计,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8日,全球、美国、欧洲、日本和中国的银行板块指数分别大幅上涨52%、49%、65%、53%和59%,均已逼近或超过2010年以来的新高,且相较于大盘指数均跑出超额收益。
以美国为例,追踪美股银行股整体走势的KBW银行指数(KBW Bank index)2024年以来累计上涨49%,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涨幅为31%。
在A股市场,银行股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。2024年以来中证银行指数累计上涨59%,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17%。
全球宏观环境的共性变化是这一现象背后的重要推手。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认为,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低增长时代,政策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,银行作为盈利稳定、分红可持续的“确定性资产”获得价值重估。此外,由于2022年以来,美国、欧洲、日本均迎来加息周期,叠加特别的业务模式和股东回报形式,海外银行兼具高股东回报和成长性。
具体到各个市场,银行股表现各有特点。美国银行股呈现出稳分红、高回购、高成长的显著特征。近三年,美国主要银行的股利支付率较为稳定,均保持在20%以上,摩根士丹利等部分银行更是稳定在40%以上。除现金分红外,回购也是美国银行股常用的股东回报方式,部分银行近一年的回购金额甚至高于现金分红。欧洲银行主要采用现金分红模式进行股东回报,2024年普遍大幅提高股利支付率,分红意愿强烈。在债券和货币交易、投资银行业务的带动下,部分欧洲银行展现出一定成长性,如德意志银行等。日本在结束负利率时代后,加息促使银行息差扩大,2024年以来主要银行业绩普遍实现高增长,主要银行股也纷纷提升股利支付率,进一步增强股东回报。
回到A股市场,尽管存在净息差收窄等挑战,银行股依旧涨势强劲。从年内涨幅来看,浦发银行、青岛银行、厦门银行、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涨幅超过36%。
那么,源源不断的资金为何持续涌入银行板块?“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从过往的‘去财政化、市场化、打破刚兑’的‘顺周期’模式,逐渐转变到新模式,具有‘弱周期’的特征。”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、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表示,银行股在基本面和投资面都正展现“弱周期”特点。他认为,银行息差下行预计慢于无风险利率,资产质量弱周期,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背景下,银行股息率的稳健性持续具有吸引力。
“银行股目前仍处于价值重估的趋势中。”展望下半年,长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祥云认为,当前银行股行情实质性反映的是对于基本面稳定性的预期偏差,近年来银行的盈利韧性持续超预期,主要缘于监管政策托底,城投、地产、资本等维度的重大风险底线确立,“基本面稳定是红利价值重估、机构持续加仓的核心基础,2025年净息差正在筑底,资产质量稳定,区域银行业绩增速领先”。
振兴配资-炒股配资官网查询-证券股票配资-郑州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